【凤凰网报道】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猛:受疫情影响的城市交通出行与治理

发布时间:2020-07-13 17:04:48


      1594631564558536.jpg


      凤凰网财经讯 7月4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之2020青年论坛第四场于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受疫情影响的城市公众出行及交通治理”。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猛表示,从城市交通管理的角度,减少交通的流动性,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徐猛认为,在疫情期间,重要的交通防控措施是以减少城市交通的流动性为导向,应该通过一系列的交通引导改变方式,同时加强城市交通智能华和数字化的发展。 疫情所带来的交通安全忧虑,在短期内造成了明显的公共交通运量下降,私家车低容量共享交通模式偏好性以及多功能社区服务模式的需求。

      谈及未来的疫情常态化管理需求,徐猛认为,这次疫情通过了远程办公,定制化公交,实名制的智能交通服务模式,从长期而言,有助于优化城市交通的需求分布,改善城市交通供给,促进城市交通多模式、多样化发展,从而提高城市韧性交通。而对于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模式的创新,机动车的使用管理,如何把握慢行交通发展契机和探究绿色多功能社区内部交通结构优化,这是在后疫情时期急需解决的交通治理问题。

      下面是讲话原文:

      受疫情影响的城市交通出行与治理

      徐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下面由本人和各位分享一下最近的一点研究,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交通政策和交通系统建模分析, 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政策分析。我的汇报将围绕受疫情影响的城市交通出行与交通治理展开。 这是我汇报的提纲,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和典型交通治理措施

      前面几期百人论坛一些城市背景专家都就疫情传播和城市人口密度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但是与聚集度的关联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强调宣传疫情发生后逃离城市是不合适的,实际上无论是在大城市、小城市、郊区或者是农村,感染风险常常与一些聚集活动场所密切相关。比如,一些大的场所,如交通枢纽,长途运行的交通工具,工作场所,学校,商场以及社交聚会场所等等,一些小的场所比如电梯、餐馆、房间等等。国内疫情的发展,如之前我们知道的武汉海鲜批发市场,以及最近的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都是从聚集场所发生从而引起社会关注的。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需要对城市居民出行进行限制,也就是减少城市交通的流动性,减少各种群体聚集做好卫生保障。

这里我们列举了自疫情发生以来政府以及各个相关部门围绕疫情展开的各种交通防控措施。比如在防控要点上强调尽量居家,减少外出,社区封闭式管理,前面各位专家提到了,在公共交通这块禁止或者限制通行,根据疫情发展的情况,目前北京的高校仍然处于关闭状态,我们对群体性活动进行相关管控。

      从城市交通管理的角度,减少交通的流动性,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同时减少感染的风险。但是减少城市的流动性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今年政府没有对经济发展提出具体的经济发展指标,相信大家应该明白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

      我简单总结一些典型的交通治理措施,首先,从小汽车的使用来看,前面各位专家都提到了,自疫情发生以来,一些限号限行的城市在疫情防控阶段是鼓励小汽车使用的,这种鼓励也包括对停车费和各种出行费用的减免,同时商务部鼓励放宽限购政策和放宽汽车消费。

      在公共交通方面,全国400多个城市根据疫情的情况停止或部分暂停了城市公交巴士的运营。在地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这块,我们有50%的客流率限制,有乘客间距限制。公共交通系统也进行了严格的客座率限制。三是鼓励慢行交通,前面各位专家也围绕这一点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读,在疫情发生之后,针对于慢行交通,我们政府层面一直在鼓励,比如说2020年《北京市综合交通治理行动计划》倡导“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理念。在定制化交通这块,各个城市也是在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运输解决方案,二月份的时候交通运输部为了保证群体出行顺畅,要求开展了定制化的运营,全国各个城市也在制定各种班车。此外关于推动新型出行服务,这块我们可以看到,全国也在快速展开,围绕智能网联公交,北京、上海、长沙、广州这几个月来,这方面的变化都非常大。所以,可以看一下,通过交通治理的措施,可以引导改变公众出行模式。

      另外一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其实各位专家也提到了健康码和出行码,从二月份开始使用,到现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来利用健康码和出行码进行疫情管理,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对未来实施公共交通实名化,实施可追溯的行程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因为时间比较短,在健康码与数据码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个城市间的健康码如何互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会得到逐渐的改善。

二、关于新冠移情对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短期出行影响。

      前面相关专家进行了这方面的分析,第一块是关于对私家车自依赖倾向,购买意愿提升。我们通过相关的数据,相关的一些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的期间,私家车对于家庭出行变得非常重要。

      公共交通出行卫生健康忧虑,公交客运量大幅下跌,前面有专家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分析。我们提到公共交通由于人口聚集的密度大,空间封闭,提高了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公众对于用公共交通出行模式的这种忧虑情绪是比较高的,但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通过我们相关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公众对于公众交通,尤其是地铁和巴士的防控措施和力度非常满意,同时看到近几年来,全国随着疫情的缓解,公共交通客运量也在快速回升。

      低容量共享交通模式的偏好。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共享拼车行为受到了相当的冲击,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转向低容量的共享交通出行方式。相关数据,比如国内关于共享出行的这些相关数据也可以看到,5月份网约车的需求基本已经恢复到去年的同期水平。

      关于封闭化社区凸显多功能性设施供给措施。社区的管理这次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习总书记在北京视察的时候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社区作为与城市居民联系的基本单位,相关的封闭措施、隔离管理措施、居民出行情况的调查排摸都是以社区作为执行主体。这里我们考虑到加强社区管理,加强社区对面向未来出行的规划,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2.长期出行影响。

      我们归纳了几点。 关于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不均衡性的弱化,现有通勤上学出行,约占总出行量的60-70%,造成了车流和人流在城市道路上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在疫情防控下,对通勤通学的出行限制,大家可以看到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网上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未来交通的发展,由于一定比例的通勤者采用了远程办公,有望缓解未来早晚高峰的通勤压力,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

      在长期影响方面以出行者需求为导向的城市交通供给模式的创新。这一点的话,前面我们提到了交通部在2014年就提出了定制公交出行发展愿景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但是,从2014年开始定制化公交一直处于小幅发展过程中,即使定制公交规模最广的深圳市,发现也就有45%的调查者,他们说听说过定制公交,但从来没有体验过定制公交。但在这次疫情防控的推动下,定制公交作为多层次、多模式公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并且专家提到的城市交通的韧性发展,我们在这里面谈到提供多种多样化出行是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长期出行影响以出行者需求为导向的城市交通供给模式创新,无人驾驶无论是载客还是载货运营,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刚才我提到了城市交通出行模式多样化发展,在倡导公交优先的条件下,保障城市公交的主导地位,同时通过多样化的交通出行基础设施,能够让我们的交通在避免突发情况之下,避免整个交通系统出现瘫痪。疫情暴发之后,虽然公共交通的主题地位受到了威胁,但未来公共交通出行模式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数学报告,我在这里可以看到疫情,比如中间这一幅图,针对于疫情期间和疫情间的比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慢行交通,步行,自己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使用的比例大大增加了。

三、疫情影响下的交通治理政策思考

      基于前面讨论的短期出行影响和疫情下长期公共出行的影响,我们在思考如何构建强化具有韧性的交通出行。这里有几点。

      第一点是传统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模式的革新,前面几位教授也提到了这一点,无论是从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还是从公交智能化的角度都是值得期待的。

      第二点是关于机动车使用,这一块也面临了一些问题,首先关于城市目前停车位和供需矛盾的加剧,由于汽车重新回归家庭的清单,汽车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汽车的出行功能之外,它还承担着振兴地区经济,鼓励汽车消费的角色,所以,我们如何定位未来机动车使用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第三点是关于发展慢行交通出行模式的契机,前面的专家也提到了,通过比较中国和国外在这次疫情期间针对于小汽车交通出行方式之间的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在倡导小汽车出行的时候,同时也鼓励慢行交通。但是,国外的一些大城市,在这个疫情期间,他们是在考虑如何让城市更加接受自行车的出行方式。

      从面向未来的发展来看,将来加快慢行交通在空间规划,设施进程建设,以及在混合交通环境下怎么保障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的权益,以及完善慢行交通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我们未来面临的挑战。

      第四点是关于绿色多功能社区内部交通结构优化,前面我们谈到了社区的重要性,面向未来将如何将健康融入到社区内部交通系统规划,以及如何构建宁静的社区,使服务远程办公的需求,服务它的功能,实现基础设施动静分区,这都是我们需要在构建绿色多功能社区发展方面需要考虑的命题。

四、总结

       在疫情期间,重要的交通防控措施是以减少城市交通的流动性为导向,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交通引导改变方式,同时加强城市交通智能华和数字化的发展。

      疫情所带来的交通安全忧虑,在短期内造成了明显的公共交通运量下降,私家车低容量共享交通模式偏好性以及多功能社区服务模式的需求。

      这次疫情通过了远程办公,定制化公交,实名制的智能交通服务模式,从长期而言,有助于优化城市交通的需求分布,改善城市交通供给,促进城市交通多模式、多样化发展,从而提高城市韧性交通。

      面向未来的疫情常态化管理需求,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模式的创新,机动车的使用管理,如何把握慢行交通发展契机和探究绿色多功能社区内部交通结构优化,这是我们在后疫情时期急需解决的交通治理问题。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聆听。


凤凰网原文链接:

https://finance.ifeng.com/c/7y4OQVXGnnk